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與環衛有何聯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指出,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堅持整體與局部相協調,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統籌城鎮和鄉村建設。堅持效率與均衡并重,促進城鄉資源能源節約集約利用,實現人口、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協調。堅持公平與包容相融合,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黨建引領與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相結合,完善群眾參與機制,共同創造美好環境。
《意見》提出,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減排扎實推進,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緩解,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城鄉發展質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摘要如下: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建立健全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標準規范和工作體系。推動綠色城市、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水平。
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提高鎮村設施建設水平,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糞污、畜禽養殖糞污治理,實施農村水系綜合整治,推進生態清潔流域建設,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農村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系統。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建立完善應急處置機制。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城鄉建設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壯大一批綠色低碳技術創新企業,建立科技項目成果庫和公開制度,鼓勵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融通創新、利益共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搭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災的智慧化管理,推動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水平。
推動美好環境共建共治共享。下沉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資源,按照有關規定探索適宜城鄉社區治理的項目招投標、獎勵等機制,解決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