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越來越智慧 新川“物業城市”已納入11項業務
2020年底,成都高新區以新川區域為試點,在全市首創“物業城市”一體化管理新模式。近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獲悉,截至目前,新川區域已導入環衛板塊道路清掃、公廁保潔、垃圾清運、垃圾分類一體化服務等11項業務,初步實現“物業城市”一體化治理。
整合環衛、綠化、市政、水務、市容5大板塊業務
“錦和西一街,違規廣告需要勸收,‘牛皮鮮’需要清除……”在城市智慧運營中心,市容巡查工作人員收到了這樣的提示。隨即,工作人員根據系統自動定位,前往現場進行了勸收清除。整個過程用時不到1小時。
這是“物業城市”一體化治理新模式下,成都高新區上線的高投城資城市空間整合服務。
什么是“物業城市”一體化?記者了解到,“物業城市”一體化模式,由“N-1-N”構成,即:N個政府部門、1個專業運營平臺、N家專項服務機構。該模式整合城市服務中不同業務,搭建起統一的運營指揮中心,實現市政物業服務全覆蓋,提高城市服務效率和水平。
在城市智慧運營中心的后臺,大屏幕上顯示著市政管養、綜合巡查、園林綠化、市政環衛等涉及城市管理的工作,而在試點的新川區域,片區內有多少人、車、公廁甚至噴泉都一目了然。
記者了解到,“物業城市”一體化模式,將環衛、綠化、市政、水務、市容秩序等5大板塊業務,進行統一運營管理,通過智慧化、專業化、一體化的運營,整合資源、集約人員,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引入5種管理模式,職責劃分更清晰
在城市智慧運營中心后臺上,還顯示了當前發生的事件、案件總數等情況,實現了對業務的工單化管理。
“巡查人員發現問題后,會通過系統報單,作業人員接單后處理,最后由報單人驗證,形成工單閉環,確保每一工單具有可追溯性。”成都高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市政處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工單管理只是“物業城市”一體化管理模式下引入的5種新管理形式之一,此外還有云城隊長、全域業務“12341”事件響應機制、公園管理、橋梁管理。5種新管理模式各自發揮著不同領域的作用,各行業主管部門職能職責邊界更為清晰。
5種管理形式:
“云城隊長”管理模式:將網格化管理覆蓋城市管理業務全流程;
工單管理模式:發揮智能識別、分派功能的優勢;
全域業務“12341”事件響應機制:實現了服務可視化、標準化;
公園管理模式:將自主管護和云城隊長、市容巡查相結合,構建了公園管理體系;
橋梁管理模式:橋梁管理層和專家團隊在后臺為橋梁“遠程會診、在線治病、綜合管控”。
此外,“物業城市”一體化模式還修正并新建綜合市容巡查機制,實現業務網格化,管理可視化;新建垃圾分類“一體化”管理模式,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一體化,全面試行廚余垃圾可溯源和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統一回收的市場化運營模式。
力爭三年內覆蓋高新南區、西區
經過半年多時間運營,目前,城市智慧運營中心已導入公園管護、市政板塊道路管護、橋涵管護、水務板塊河道管護、市容秩序板塊揚塵巡查、市容巡查等11項服務。
通過“物業城市”一體化管理,推進了服務商與轄區街道、派出所、交警、社區、物業小區等各方的有效聯動。”成都高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建立新川城市綜合管理全業務智慧運營管理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改變了傳統“人管人”模式,實現業務網格化,管理可視化。
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完善“物業城市”一體化行業標準,繼續整合城市管理涉及的環衛、綠化、市政、水務、市容秩序等業務,力爭于年底實現一體化業務,覆蓋至整個中和區域;同時,還打造垃圾分類“一體化”行業標桿,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力爭三年內,實現南區、西區全覆蓋。